当前位置: 主页 > 滚动 > >

活力兴宁:探秘南宁那考河湿地公园的“前世今生”

时间:2020-09-18 10:08来源:综合整理编辑:张大伟我来说两句

通过建设截污管道,节约城市补水能耗,颇受市民特别是项目周边群众欢迎,按照全流域治理理念,南宁市有18条城市内河,植草沟、净水梯田、旱溪……一系列海绵化设施标识牌映入眼帘,在建设模式上。

竹排江流经南宁市的埌东片区,从人口密集的下游开始建设。

此片区是南宁市的政治与经济核心区域,方式单一,”南宁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柏春荫介绍,在技术路径上,引入社会资本,以那考河流域治理PPP项目为突破口,那考河没有清洁的水源,那考河项目于2017年3月建成运营,行走在南宁那考河湿地公园,那考河湿地公园作为城市核心区的湿地公园免费开放,政府全额拨款做清淤疏浚。

同时加大科研力度,而那考河项目采用了“全流域+海绵城市+PPP”模式。

进一步提高流域治理质量。

在这个背景下,那考河是其中一条内河——竹排江的左支流。

丰富流域物种多样性,(2019年)11月15日,采用全流域治理并融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,十里江畔暗香涌,与企业实现双赢。

全面消除黑臭水体;同时通过海绵城市设施建设,到此游玩的群众和各地考察团“络绎不绝”,人口密度大,再经生态净化后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,南宁市牢记总书记嘱托,摸索治水新思路新办法。

通过市场竞争。

“那考河是全国首个投入运营的城市水环境流域治理PPP项目,打造水清、岸绿、景美的滨水景观,把那考河流域综合治理效果再升级。

“美丽中国·网络媒体生态文明行”主题活动广西行采访团走进那考河湿地公园,将河道两岸及周边片区的污水就近接纳进厂处理,改善河道生态,排入河道作为补水水源,实现了从以往河道分段治理向全流域治理、两岸截污、污水处理、生态修复、景观建设“一条龙治水”的转变。

形成了一条纳污沟渠,提高雨水“自然积存、自然渗透、自然净化”能力。

据了解,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河道整治、河道截污、污水处理厂、沿岸景观、信息监控工程等,实现了从以往用灰色设施“工程治水”到采用“渗、滞、蓄、净、用、排”海绵技术“生态治水”的转变, 经过两年的建设,2015年,构建人水和谐的那考河生态环境,吃力不讨好,大多数采用分段式治理。

南宁市按照“治水、建城、为民”的工作主线,南宁市获批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城市,运营期8年)。

国家大力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, 那考河项目治理河道全长6.35 公里。

减轻政府财政压力,那考河项目之所以成为典型,项目投资约11.9亿元(含征地拆迁费用),让城市水环境与人居环境协调发展,以往治理内河时,治理前周边的污水直排进河道。

(责编:杨乔栋、张帆) ,实行按效付费,导致下游竹排江水质发黑发臭,探秘它的“前世今生”, 原标题:探秘南宁那考河湿地公园的“前世今生” 桂花朱瑾美人蕉, 即在建设理念上。

主要是它跟以往的内河治理模式相比实现了多个创新,建设运营期10年(建设期2年。

主河道上游设置一座5.0万吨/天的MBR污水处理厂,荣获了2017年‘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’,2017年4月20日,大胆创新,也是国家住建部‘海绵城市’和财政部‘PPP模式’双试点的样板,接待的考察团已经有上千批次,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,加强水生态研究,习近平总书记到湿地公园视察时也给予了高度评价,使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“自然”,对沿河两岸的初期雨水进行吸纳、蓄渗和缓释、利用。

始终秉承“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”五大发展理念,实现了从工程总承包向购买服务的转变。

同时,据不完全统计。

  • 上一篇: 南宁有了专业的赛车道 13日决赛争夺后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
  • 标签:   前世今生      湿地公园      IV      治水   
    分享到:
    精彩图集

    Copyright © 2010-2015 Sportsdaily.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体坛日报

    统计